“洞庭天下水,岳阳天下楼。”2月11日至12日,省作协原主席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,省作协副主席沈念,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、《芙蓉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陈新文等文学名家受邀来到岳阳开展“跟着文学名家游岳阳”采风活动,共同感受岳阳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,深入交流探讨,共谱岳阳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探寻岳阳之美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魅力
在黄盖湖、采桑湖、麋鹿苑、东古湖,采风团一行被川湖交织的自然生态美所震撼。澄澈的湖水波光粼粼,成群的候鸟翩跹起舞,麋鹿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觅食,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。王跃文感慨万千,他回忆起与岳阳的深厚渊源,从最初在文学作品中领略岳阳的魅力,到后来多次因工作和文学交流来到岳阳,每一次都有新的触动。此次观鸟之行,让他对岳阳的生态保护成果赞不绝口。“岳阳在候鸟保护方面成就斐然,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极强,人与鸟、人与自然建立起了非常亲和、和谐的关系。看到天鹅在离百姓房屋几十米远的地方活动,真的很震撼。”王跃文说道,候鸟迁徙的故事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,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人类学习。
在长乐镇观赏抬阁故事会时,文学名家们又仿佛穿越时空,领略到古韵人文焕发的时代新风。一个个精心装扮的故事人物,在长乐镇上演绎着古老的传说与经典的故事,现场热闹非凡。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、青年评论家刘启民第一次参加长乐抬阁故事会,就被深深吸引。他认为,传统文化中遗落了许多像长乐抬阁故事会这样的“宝珠”,青年文化工作者应回归传统文化,为其振兴贡献力量。他还提到,长乐抬阁故事会保留了楚地最古老的民俗,未来可以结合高科技,以声光电的形式在更多电子平台上发扬,让这种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与时俱进。
助力旅发大会文学为岳阳文旅发声
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岳阳盛大召开,这不仅是岳阳的大事,也是全省文旅界的盛事。文学名家们纷纷表示,将用自己的笔触为旅发大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陈新文介绍,策划《巴陵胜状名家游岳阳》这本书,就是借助旅发大会的契机,邀请全国名家来岳阳采风,让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对岳阳历史景观、文化景观、生态景观的印象,最后结集出版。“这本书一方面是为了打造岳阳文化旅游IP,为旅发大会助力;另一方面,想借名家之手,把岳阳的旅游资源宣传到全国各地。”陈新文说,他们在岳阳市委宣传部和岳阳市作协的支持下,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,包括规划书的架构、主题等,后续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邀请名家深入了解岳阳,让岳阳的魅力通过文学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省作协副主席沈念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了解洞庭湖,感受这片湖区在人们生活和生命中留下的痕迹。他相信,文学的力量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岳阳,领略这里独特的风光与文化。
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岳阳文旅注入灵魂
岳阳的文化底蕴深厚,屈原文化、湖湘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。湖南省报刊集团总编辑、省教师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新宇谈到,屈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,还是教育家。湖南重视教师作家分会的建设,从省级到市级、县级逐步推进,通过阅读写作等文学活动提升教师文学素养,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,进而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们从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他认为,屈原的精神遗产对岳阳乃至整个湖南的文化氛围影响深远,从文学创作风格到思想传承,都能找到屈原的影子。
在河泊潭的纪念馆,《湖南教育》杂志副主编陈敏华被屈原的文化和精神深深打动。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:几年前在岳阳听了一堂小学语文课,老师提问孩子们知道哪些描写岳阳的名句,孩子们脱口而出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陈敏华认为,这些名句体现的屈原的求索精神和范仲淹的忧乐精神,早已成为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文化,是潜入中国文化和人民内心的精神基因,对师生乃至中华民众的精神塑造有着深远影响。
麦田格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、青年作家李卓是汨罗人,他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岳阳的文化元素。他的散文集《麦田月光》基于乡土创作,汨罗的大街小巷、人和事都是他文学创作的素材。在教学中,他也会将岳阳的诗词、传说、当代作家作品等融入教辅产品,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。他还计划梳理岳阳和汨罗的人文故事、民间传说,以系列书籍或网课的形式,让更多孩子了解岳阳。
自然与文学的交融生态文化成为岳阳新名片
岳阳的生态文化与湖湘文化密不可分,这片土地上的自然景观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的母亲是汨罗人,张战在岳阳钱粮湖农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,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。此次回到岳阳,参观了黄盖湖观鸟和麋鹿苑,让她仿佛回到童年,重新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。她认为,麋鹿在文学中是一个具有强烈文化隐喻意味的意象,代表着自由、自然和隐逸,人们应该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,通过与麋鹿等动物的接触,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。
文学名家们在采风活动中深刻感受到,岳阳的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相互交融,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。他们纷纷表示,将把在岳阳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感转化为文学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岳阳、爱上岳阳。